投稿
当前位置:首页 >作文题材 > 名人故事 >

偏执狂安迪·葛洛夫的人生故事

本文字数:1131.75 | 来源:网络 | 作者:佚名 | 时间:2005-11-22 04:00 | 浏览量:

偏执狂安迪·葛洛夫的人生故事

  1998年1月5日,是葛洛夫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——他战胜了英国王妃戴安娜、克隆羊多莉之父伊安·威尔马特和美联储主席艾伦·格林斯潘,成为《时代周刊》新一届的年度世界风云人物。加上1997年英特尔辉煌的业绩,葛洛夫的名声和威望被推上了巅峰。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偏执狂安迪·葛洛夫的人生故事,希望读者喜欢。

  偏执狂安迪·葛洛夫的人生故事

  移民生涯

  1936年9月2日,葛洛夫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犹太人家庭。父亲乔治是卖牛奶的,爱交际,好相处,很有头脑,很早就辍学并自学商业知识和会计,对牛奶经营和服务更是得心应手,而母亲玛丽亚是一个可爱的图书管理员。葛洛夫住在一个19世纪的两居室公寓里,从小就被称为资本家的儿子和犹太人,他父母希望他能用勤奋刻苦来消弭这些偏见。4岁那年,布达佩斯流行猩红热,葛洛夫也被传染了,差点一命呜呼。至今,他还记得自己在医院醒来时的想法:“我一定是死了,躺在坟墓里看天空。”高烧留下了后遗症:耳膜由于中耳感染而破得像个漏斗,使他必须使用助听器。

  接下来的经历是葛洛夫从不言及的隐私。二战开始了,东欧的犹太人都像清晨的雾一样消失了。葛洛夫的父亲于1941年被召集到劳改队后,就失踪了,不过后来还是活着从战线上回来,但已患病不轻。1944年3月,德国人占领了布达佩斯,开始搜捕所有的犹太人。8岁的葛洛夫与母亲一起隐去真名,靠偷来的证件生活,是一个基督教家庭收留了他们。14岁,他加入了当地的青年报,投身记者行列,他很爱这个工作,可是很快成了报社不受欢迎的人。40年后,他写道:“我不想要这样一种职业:即主观地、用政治观点来决定我工作的成绩,我从写作转向科学。”不过,后来他还是著书立说,满足了写作的爱好。

  葛洛夫特别喜欢化学,尤其对分子有本能的直觉。“他无疑是一个天才。他很开朗,你总能听见他唱歌——在体育课上、实验室里。”葛洛夫还有另一爱好:听歌剧。受《卡门》的“斗牛赛”的诱惑,他甚至想当歌剧演员。在逃离匈牙利一周前,还和同学唱了凶杀爱情戏。当苏军进入时,他乘坐军舰逃到美国,当时他20岁,在伯克利一间很小的单人公寓里(是他姨夫提供的),他迷上了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美国。

  不久葛洛夫进入了纽约城市大学,这是移民的“牛津大学”。刚到美国,经济是个问题,而且初来乍到,“……可以读、写一些英语,但说的时候就跟不上了。我常被科学课上的技术名词弄糊涂。”但他最终闯过了这一关,几乎门门成绩都是偏执狂安迪·葛洛夫的人生故事。后来,他一年级时的导师说:“我对他如此强烈的事业心感到有点吃惊,饥饿对一个人的成长的确有好处。”

  • 共4页:
  • 上一页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下一页
  • 我要投稿
    热门作文推荐
    随机作文推荐